GCST2015 文化遺產及中國社會 Cultural Heritage and Chinese Society

TKP-CE

gcst2015 (v)

此科目中探討中華文化遺產與中國社會的互動關係。

 

2022/23學年

學生參觀灣仔藍屋和北帝廟及深水埗前深水埗配水庫,了解香港的迅速發展及如何保育文化遺產。學生亦與不同群體實地交流,深感保育文化遺產的重要意義,加強他們對全球和中華文化遺產保育的趨勢及特色的認知。學生透過觀察各個與中國相關的香港歷史遺跡,了解中港兩地間在歷史上的緊密聯繫,亦加深他們對本地珍貴的中華文化資源的認識。實地考察及深入交流有助學生增強自身對社區的洞察力,學會尊重和欣賞文化遺產,此舉對學生建立身份認同感和強化社會凝聚力發揮積極的作用。

 

2023/24學年

學生到東莞考察,親身體驗在中國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不同層面的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象徵新鄉村發展模式的南社村與丁彭黃村、反映城市改造的莞城老城、體現了地方政府保育與支持本土文化的東坑與可園。學生不但認識到保育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性,亦深入地了解發展文化遺產與提升經濟定位的關係,促進經濟與文化的雙重繁榮。此外,學生與當地居民交流互動,加深了對嶺南情懷的見解,並思考如何推廣中華文化至全球各地,促進不同文化的交流。

 

2024/25學年

學生通過東莞考察,親身體驗了中國在文化遺產保育與創新發展的成果。學生走訪了莞城老城,見證歷史建築與現代元素的完美融合;參觀可園博物館,領略嶺南建築的獨特魅力;探訪南社明清古村,感受傳統文化在現代社區中的延續。學生不僅深入了解東莞如何在文化保育與城市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更將所見所聞與香港的相關政策進行對比分析。此外,學生也對中華文化傳承有更深入的了解,並意識到保育中華文化遺產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了他們對文化遺產的保護意識與社會責任感。

 

 

Public Photos / Files - 10 Reduced inequalities Public Photos / Files - 11 Sustainable cities and communities

Public Photos / Files - TKP Logo_2017